摩诃菩提寺的模型—《极乐之轮:佛教冥想艺术》

“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。——罗伯特·悲曼( Robert a.F. Thurman)

对喜玛拉雅佛教艺术的关注已成为艺术史学的前沿,尤其是在鉴赏和归属方面。一些大型展览突出了喜玛拉雅文化的艺术成就,但很少有展览主要关注创作这一艺术的原因及其初衷。John Huntington与Dina Bangdel于2003年秋-2004年春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美术馆与俄亥俄州美术馆策划举行一个以《极乐之轮:佛教冥想艺术》为主题的大展以弥补这样的一个学术空白,同时出版了这本巨作——【极乐之轮:佛教冥想艺术】!

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第2篇文章——《摩诃菩提寺的模型》。

摩诃菩提寺的模型

迪娜·邦德尔,约翰·C. 亨廷顿

尼泊尔

约19世纪

镀金铜合金

高:41英寸(104cm)宽:19+1/8英寸(48.5cm)深:19+5/16 英寸(49cm)

菲尔德博物馆藏品

(1905.907.89146)

这座大约19世纪的帕坦市大觉寺模型,在尼瓦尔艺术宫体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。大觉寺本身是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寺(图1)的替代品,而摩诃菩提寺又是释迦牟尼的开悟圣地 (图1)。摩诃菩提复制品常见于佛教世界中。其中有巨大的寺庙,如金刚宝座式塔(Wutasi)或北京附近的五塔寺,还有缅甸异教徒的大摩诃菩提寺,也有不超过五、六英寸高的小寺庙复制品。就所有情况而言,不管大型还是小型,它们都是释迦牟尼开悟时直接而有力的暗示。

图1. 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。从5世纪到现在不同时期(现在的样式是19世纪晚期的英国考古调查修复的)。

图2 金刚座,释迦牟尼开悟的地方,放置供品的平台。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,约公元前250年

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释伽牟尼开悟的地方,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朝圣的重点。这一遗址无疑自释伽牟尼时代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朝拜,并经历了不断的演变。对于佛教徒来说,摩诃菩提寺实际上仅次于菩提树。此地的关注点一直是菩提树,当释迦牟尼获得启迪时,菩提树庇护着他,也标识着释伽牟尼成佛的地点,而他所坐的地方,菩提树东侧的金刚座(Vajrasana)则代表了佛教宇宙观中须弥山世界体系的确切中心(图2)。有趣的是,这座高耸的寺庙被认为位于菩提树“下”,并“庇护”着金刚座。因此,其内部的神龛形象(图3)是对释迦牟尼开悟时的纪念。

图3.释迦牟尼开悟之时。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,主像 (重建)

摩诃菩提寺,或“大觉寺”,被认为就是须弥山本身用砖和灰泥建造的具象。它最初建造于5世纪前,后来经多次重建和翻新,最近这次重大翻修是19世纪末亚历山大·坎宁安爵士(Sir Alexander Cunningham)领导的英国考古部门进行的。毫不奇怪,这个非常重要的佛教圣地反复被复制,就像修行者也想要获得体验并“复制”释伽牟尼当时的开悟。

图4. 摩诃菩提寺的替代品(1565-1601建,1934年以后修复),尼泊尔,帕坦,雕花砖块。

帕坦市的大觉寺(图4)是由尼瓦尔佛教徒释迦族人在菩提伽耶朝圣三年之后建立的。建造时间从1565年到1601年,原始寺庙的表面大多是用精美的陶土雕刻而成。虽然在1934年的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,但仍有大量的原始佛像被抢救出来,重新用于当前寺庙的重建工作。人们替换了部分佛像,主要用剩余部分建造了这座位于南院的摩诃提婆小寺庙。展览中的大觉寺造型好像复制了1934年前的建筑结构。我们不清楚这个寺庙的建造背景,但是它细节水平让人印象深刻,表明它与原型非常接近。

本模型的结构非常接近帕坦市的大觉寺和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。因此,显然是想让人联想到释迦牟尼的开悟。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的建造者在金刚座表面“上方”放置一座须弥山寺庙,精细又清晰地描述了金刚座的特征,即释迦牟尼开悟时所呈现的存在的最高境界,色究竟天。这个主题在大觉寺顶部的佛塔更加精细,被称为“极净空佛塔”(Shunya Niranjana 佛塔)。

因此,摩诃菩提寺与其所有大大小小的模型,都代表着佛教传统所设想的人类最高成就,即,个体的完美状态,剥离我执的痕迹,从而存在于色究竟天这个最纯粹的精神居所,以达到惠及他人的唯一目的。


关注
微信
关注官方微信
回到
顶部